東莞散裂中子源項目已突破12項技術 下月評審
南方日報訊 (記者/王慧)昨日,在“走進神秘的核世界”科普展覽上,中國散裂中子源工程辦公室主任陳延偉透露,散裂中子源在東莞的正式開工指日可待。
他說,報告評審后將為今年的開工做準備,今年內要開工。
陳延偉透露,5月4日,東莞散裂中子源(CSNS)的評審初步設計報告將接受中國科學院和國家發(fā)改委的評審,該項目的12項關鍵技術預制研究已經(jīng)通過鑒定驗收。
今年2月24日,該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獲國家發(fā)改委批復。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初步設計報告和開工報告,是CSNS項目開工前審批手續(xù)的四部曲。
初步設計報告和開工報告依次得到批復后,項目即可開工建設。
從今年2月25日開始,東莞CSNS項目配套道路工程動工。根據(jù)與廣東省關于散裂中子源項目建設的協(xié)議,一條從?;⒏咚偎缮胶隹诘紺SNS裝置地的專用道路開工建設。在東莞市的大力支持下,前期道路進展非常順利。
今年3月,CSNS被列入國家“十二五”重點規(guī)劃。
陳延偉介紹,散裂中子源有一系列國內尚未解決的關鍵技術,有專家正在開展預制研究。經(jīng)過3年的預制研究,該項目的主要工藝已經(jīng)基本掌握。目前共有12個預研項目順利通過鑒定驗收。此外,大部分預研樣機的加工制造已經(jīng)完成,目在調試。
他說,CSNS的建設首先是土建工程,要把整個園區(qū)建起來。東莞CSNS項目是科學院在華南一個大的研究所,要成立國家實驗室。地下是加速器隧道、環(huán)和靶站。地上和地下建設同期進行,要3年時間。
陳延偉說:“建筑建完以后,我們還要對關鍵的科學設備進行安裝、調試和運行,整個過程要6年?!?/p>
國家批了400個中國科學院正式編制科研人員來參與建設,現(xiàn)在已有100個從國內外引進的科研人員到位,北京將來也有近200個研究人員到東莞來參加工程建設。
陳延偉說,在做這個關鍵設備的時候,會有很多關鍵技術突破。希望在這個過程中,與東莞的企業(yè)密切聯(lián)系,發(fā)展出更多更好的產品。
■訪談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散裂中子源工程辦公室主任陳延偉:
項目不會造成輻射污染
記者(以下簡稱“記”):日本大地震與核泄漏問題,使民眾對核輻射問題倍加關注。散裂中子源在運作過程中會產生放射性物質,散裂中子源項目是否存在潛在的輻射污染?
陳延偉(以下簡稱“陳”):要了解是否有輻射危險,先來簡單了解一下其產生輻射的原理。散裂中子源實際上是一臺高能質子加速器,加速運行時會有少量的粒子產生次級粒子,如γ射線、x射線和中子等,它們都具有放射性,通稱為瞬時輻射。
只要加速器一停止,造成環(huán)境影響的主要輻射源即消失,同時也不再引起空氣、冷卻水以及土壤的活化。
加速器運行時會產生一定量的放射性物質,如固體、液體和氣體等。散裂中子源產生的放射性物質,比反應堆中子源低5-6個量級,對環(huán)境的影響要小得多,而且這些放射性物質將存放在國家指定的廢物庫中。
散裂中子源與核武器、中子彈更是毫無關系,完全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
記:也就是說,散裂中子源產生的放射性物質對地質和民眾健康沒有威脅?
陳:是的。從地質環(huán)境來看,反應進行都是在隧道底下,放射性在下面。我們的關鍵裝置建在地下5米,隧道的屏蔽墻厚0.5-1.5米,全部是用水泥包起來。隧道入口采用迷宮門或載重門。這些良好的屏蔽設施,能將散裂中子源可能產生的活化物、感生放射性物質屏蔽,環(huán)境劑量可以控制在0.1毫希弗/年,是國家標準的1/10,遠小于一次X光透視的劑量。
對于民眾的健康,我舉一個更加形象的例子。常年在我們園區(qū)地面上的工作人員,工作5年接受的輻射量相當于做一次X光透視,對于周邊居民1年所受輻射量,相當于乘坐一次飛機。
記:有沒有預見一些極端的損害,比如地震?
陳:倘若發(fā)生地震,機器停止運轉,輻射場即消失。
還有一種極端的情況,萬一有人誤入,這也是散裂中子源可能發(fā)生的嚴重事故。如果誤入輻射區(qū),無疑會造成人身傷害事故?,F(xiàn)在散裂中子源設計中,已經(jīng)包括了嚴格的人身安全連鎖系統(tǒng),以避免此類事件發(fā)生。而且,一旦有人,機器馬上就能停下來,不會造成泄漏,不會對環(huán)境構成任何影響。
記:有一種比喻,將散裂中子源比成一個水龍頭,隨時可以控制中子的速度,加速器停止就能終止輻射產生。萬一加速器壞了,不能停下來怎么辦?
陳:加速器是通過電子器件自動控制起停的,一旦出現(xiàn)故障,可以在幾毫秒內關閉加速器。通過我們的反復論證研究,散裂中子源是一臺比較清潔的射線裝置,在歐洲,散裂中子源是唯一得到綠黨支持的核裝置。
■鏈接 中國散裂中子源簡介
中國散裂中子源是國家“十一五”期間重點建設的大科學裝置,是國際前沿的高科技多學科應用的大型研究平臺。該項目由中科院和廣東省共同建設,選址于廣東省東莞市,規(guī)劃用地1000畝,將于2017年前后建成。
項目預計總投資為22億元人民幣,其中,國家投資17億,廣東省配套投資5億元,并提供430畝裝置用地及七通一平條件。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是該工程建設的主要單位,共建單位為中科院物理研究所。
建成后,中國散裂中子源將成為發(fā)展中國家擁有的第一臺散裂中子源,和世界上正在進行的美國散裂中子源、日本散裂中子源和英國散裂中子源一起構成世界四大脈沖散裂中子源。中國散裂中子源的單脈沖中子通量將達到英國散裂中子源的水平。
中國散裂中子源是由一臺強流質子直線加速器、一臺快循環(huán)同步加速器、一個靶站、三臺中子譜儀以及配套輔助設施和土木工程等組成的先進大型多學科應用平臺。其基本原理是利用質子加速器產生高能質子,轟擊重金屬靶,引起金屬原子的散裂反應。金屬靶在這個反應中會釋放出大量的中子,這些中子被安全地引出到實驗測量裝置上,供科學和工業(yè)研究用。
目前,散裂中子源技術在生物、生命、醫(yī)藥等研究領域發(fā)揮著X射線無法替代的作用,并與同步輻射光源互為補充,成為基礎科學研究和新材料研發(fā)的最重要平臺之一。
評論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