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10層隱形鏡 打救千萬近視童

【來源: 香港文匯網 】 編輯:張磊 【 2011-05-17 10:12 】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周婷)香港不少兒童患有近視,而在發(fā)育期間,近視平均每年可加深70至80度,若未能及早正視,未到20歲便有一雙1,000度「大近視眼」的,大有人在。理工大學眼科視光學院教授杜嗣河及林小燕的創(chuàng)新發(fā)明,將成千萬近視童的佳音。他們以10年時間,研發(fā)全球首創(chuàng)10層結構的「光學離焦」(DISC)軟性隱形眼鏡,過去2年成功為百多名8至13歲孩童作臨床試驗,證實新鏡片有效將近視加深速度減慢50%。此項全新技術更獲國際肯定,在上月舉行的「第39屆日內瓦國際發(fā)明展」中連奪評審團嘉許金獎及特別大獎。連同該校其余6項發(fā)明,理大共獲3金4銀及3項特別獎,創(chuàng)下歷來最佳成績。

7發(fā)明奪3金4銀及3特獎

眼睛能「看見」事物的原理,是影像投射在視網膜之上,如投射位置于視網膜前方(近視)或后方(遠視),則不能夠清楚「看見」事物。一般近視眼鏡或隱形眼鏡的原理,利用鏡片的弧度,修正影像在眼球內的投射角度,使之準確落在視網膜上,制造清晰視野。理大眼科視光學院教授杜嗣河及林小燕研發(fā)的DISC軟性隱形眼鏡,更以「光學離焦」技術,將結合的影像投射在視網膜略前位置,利用人類眼睛的「自然反饋機制(Natural homeostasis)」,控制近視加深速度。

發(fā)育期間兒童眼球會快速成長,但亦變相「拉后」視網膜,令其與投射于前方的影像的距離越來越遠,使近視加深。基于自然反饋機制,透過吸引視網膜在發(fā)育時「向前追」,便可減慢「拉后」及近視加深的速度。杜嗣河進一步解釋指,DISC軟性隱形眼鏡的結構分為10層,「一層DISC弧度、一層正常弧度,如此類推」,由于包含正常度數鏡片,孩童初佩戴時視野或有少許「朦」,但整體視力不會受阻,而當中的「光學離焦」鏡片,更可成功減輕視網膜「拉后」狀況。

學院于過去2年為150多名8至13歲、100至500度近視的兒童分成兩組作臨床對照試驗,各有約35人完成。臨床結果顯示,佩戴正常鏡片的一組,孩童近視每年加深逾80度,但佩戴DISC軟性隱形眼鏡者只加深40余度,速度大減一半。

獲多國專利 有望不久后應市

杜嗣河又指,過往不少矯視技術曾出現「首年見效、翌年失效」的情況,是次研究橫跨兩年,可靠度大增。他續(xù)稱,雖已證明新技術能將孩童的近視增長速度減慢一半,但未來亦會觀察自愿繼續(xù)佩戴的孩童,及跟進停戴個案近視有否「反彈」,深化研究成果。

據悉,新技術已取得美國、澳洲、內地及歐洲多個國家專利,也正隱形眼鏡廠商洽商,有望不久將來可推出市面。杜嗣河表示,隱形眼鏡成本主要在當中的于視光測量技術,物料在其次,希望盡量降低制成品定價,令更多人受惠。

理大昨日為各項發(fā)明舉行頒獎禮,并邀得瑞士駐港總領事主禮,行政副校長楊偉雄指,是次佳績證明理大的科研實力,希望眾科研人員繼續(xù)努力,研發(fā)更多改善生活、應用性強的發(fā)明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