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晚間,上海電氣旗下深圳市贏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fā)布公告稱,公司中標寧德時代設備總金額為14.4億元,約占公司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主營業(yè)務收入的86%。

公告顯示,該合同執(zhí)行中按照“預付款-發(fā)貨款-驗收款-質保金”的銷售結算模式。贏合科技回復財聯(lián)社記者采訪稱,此次訂單為寧德時代定點訂單,公司將根據寧德時代的具體下單情況進行排期生產,主要將在2021年分期交付,預計對公司2021年的財務指標有積極貢獻。

據悉,這是目前贏合科技與寧德時代簽訂的最大一單。

數據顯示,2018年、2019年贏合科技與寧德時代及其控股子公司簽訂的合同金額分別為5406.6萬元、1.81億元,分別占公司當年新簽合同的金額占比的3%、12%。此外,今年前三季度,贏合科技與寧德時代及其控股子公司簽訂的采購訂單金額為9681.11萬元。整體來看,贏合科技與寧德時代簽訂的訂單金額在逐年增大。

據介紹,贏合科技致力于鋰電池自動化生產設備的研發(fā)、設計、制造、銷售與服務,產品廣泛應用于鋰電池生產的各個主要工序,是業(yè)內第一家推出鋰電池智能生產線整線方案的提供商。

此前,贏合科技發(fā)布了三季度業(yè)績報告。報告顯示,贏合科技前三季度營收17.5億元,同比增長26.7%,凈利潤2.79億元,同比上漲17.39%,與上半年相比,增幅有所下降。需要注意的是,第三季度贏合科技的營收5.07億元,同比增長30.73%,而凈利潤僅763.4萬元,同比下跌85.22%,扣非凈利潤為-1321.3萬元,同比下跌126.93%。

對于凈利潤下跌的原因,贏合科技方面告訴財聯(lián)社記者,公司上半年口罩機業(yè)務按照相關的補貼政策計入補貼收入,但截至9月30日,公司尚未收到相關補助款項,基于審慎原則,對相應補助款項在收入端進行了沖回,對凈利潤產生了影響。

不過,從今年前三季度新簽的訂單數量來看,公司接下來一段時間的業(yè)績得到支撐和保證。據悉,公司前三季度與CATL、比亞迪、LG化學、盟固利、ATL、冠宇、中航鋰電等國內外一流企業(yè)簽訂鋰電設備訂單,新簽鋰電訂單合計超過20億元。

贏合科技方面表示,上述訂單主要在2021年分期交付,預計對公司2021年的財務指標有積極貢獻。

從行業(yè)來看,今年9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為13.6萬輛和13.8萬輛,刷新了9月歷史紀錄,同比分別增長48.0%和67.7%。從歐洲來看,受益于政府補貼以及碳排放懲罰制度,歐洲新能源汽車市場強勢增長,9月份德國、英國、法國、挪威、瑞典、葡萄牙、意大利、瑞士、西班牙九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繼續(xù)走高,注冊量合計13.3萬輛,同比上升195%,全年超過50%以上增長。

東吳證券研報分析表示,全球電動化加速趨勢下,電池供需缺口持續(xù)擴大,市場迎來新一輪動力電池產能擴張周期,設備公司將顯著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