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DongHua之“會展賽培壇”收錄關鍵詞:智能學科交叉 人工智能 機器人 機器學習
 
  具身智能學科交叉戰(zhàn)略研討會順利召開
 
  2025年1月20-21日,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交叉科學部2024年度支持的專項項目(科技活動項目)“具身智能:智能體感知、認知與行動一體化的跨學科融合”戰(zhàn)略研討會在中國香港成功召開。本次會議由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學和南京大學主辦,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科技大學承辦。研討會聚焦具身智能研究熱點領域,研討主題涵蓋具身智能的本體與系統(tǒng)、具身智能的感知與認知、具身智能的交互與控制、具身智能的交叉與推進等相關方向。本次會議的大會主席為譚鐵牛院士、盧煜明院士、郭毅可院士,程序委員會主席為張兆翔研究員、盧策吾教授、李鴻升副教授。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交叉科學部主任湯超院士、香港中文大學岑美霞副校長、新基石科學基金會王嫵蓉理事長、香港中聯(lián)辦教育科技部王偉明部長出席會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交叉科學部副主任付雪峰主持開幕式環(huán)節(jié)。
 
  湯超主任表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交叉科學部始終致力于支持學科交叉研究的探索與創(chuàng)新。具身智能作為一個高度交叉的前沿領域,是學科交叉研究的重要范例之一。他希望此次會議能夠深入總結具身智能領域的前沿進展,明確未來的發(fā)展方向,通過多學科協(xié)作構建可持續(xù)的研究體系,為科技創(chuàng)新和社會發(fā)展提供支撐。
 
 
  圖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交叉科學部主任湯超院士致辭
 
  大會主席譚鐵牛院士指出,具身智能是學科交叉的新前沿,也是智能技術發(fā)展的戰(zhàn)略制高點。他期望此次研討會為學者們提供高水平的交流平臺,深入探討基礎理論、關鍵技術及未來應用,凝聚共識,挖掘關鍵科學問題,推動我國具身智能領域的研究與發(fā)展。
 
 
  圖2.大會主席譚鐵牛院士致辭
 
  岑美霞副校長表示,具身智能研究是學術挑戰(zhàn)和創(chuàng)新機遇,她希望通過此次會議加強香港高校與內地高校及科研機構的合作,推動技術落地與突破。
 
 
  圖3.香港中文大學岑美霞副校長致辭
 
  王嫵蓉理事長指出,具身智能的發(fā)展需科技與實踐結合,新基石科學基金會將持續(xù)支持基礎研究與學科交叉,助力技術創(chuàng)新與應用。
 
  本次研討會中譚鐵牛院士作大會主旨報告,會議圍繞“具身智能的本體與系統(tǒng)”“具身智能的感知與認知”“具身智能的交互與控制”“具身智能的交叉與推進”等方向,安排了12個特邀主題演講和9個青年學者專題報告。在自由討論環(huán)節(jié),來自內地和香港頂尖高校及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積極發(fā)言,深入交流,為具身智能領域的學術研究和未來發(fā)展建言獻策。
 
  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chuàng)新中心蒲慕明院士、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劉宏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郭雷院士、德國漢堡大學張建偉院士等100余位專家學者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交叉科學部相關工作人員等參加了本次會議。
 
  譚鐵牛院士以“具身智能:學科交叉的新前沿”為題作大會主旨報告,提出具身智能作為人工智能的一個重要分支,強調智能系統(tǒng)通過物理實體與環(huán)境的交互來實現(xiàn)自我進化與適應。與傳統(tǒng)的“離身智能”不同,具身智能不僅依賴于算法和計算,還通過與物理世界的深度互動提升智能系統(tǒng)的自主性和靈活性。譚鐵牛院士深入闡述了具身智能的基本內涵及其研究意義,強調其重要的研究價值、廣闊的應用前景以及典型的學科交叉色彩。詳細回顧了國內外在該領域的研究進展與現(xiàn)狀,分析了當前具身智能在模式識別、控制以及機械等多學科交叉背景下的發(fā)展情況。從科研和產業(yè)兩個角度探討了未來發(fā)展趨勢,包括多學科融合、虛實結合、從專用到通用等關鍵方向。最后,指出為推動我國具身智能的快速發(fā)展,需要在戰(zhàn)略規(guī)劃、學科融合、國際合作、人才培養(yǎng)等方面采取多層次的措施,以確保在全球科技競爭中占據有利位置。
 
  在“具身智能的本體與系統(tǒng)”專題中,劉宏院士以“智能空間機器人挑戰(zhàn)技術及愿景”為題,剖析了智能空間機器人技術的最新進展與未來愿景;郭雷院士作題為“空天仿生智能:理論與實踐探索”的報告,系統(tǒng)闡述了空天仿生智能的理論基礎及應用前景;張正友研究員分享了題為“層次化的具身智能系統(tǒng)”的研究,探索具身智能系統(tǒng)的層次化設計理念;虞晶怡教授以“A Holistic Approach to Spatial Intelligence”為題,提出了空間智能的整體性研究方法。
 
  在“具身智能的感知與認知”專題中,蒲慕明院士以“Some thoughts on brain-inspired AI”為題,分享了他在腦啟發(fā)人工智能方面的思考;姚新教授發(fā)表了“Embodied Intelligence Is Popular Now,But What Are New Research Questions?”的演講,探討具身智能領域中的核心科學問題;陳寶權教授以“從世界仿真到具身智能”為題,剖析了世界仿真技術在具身智能研究中的關鍵作用。
 
  在“具身智能的交互與控制”專題中,張建偉院士以“通用具身智能機器人的跨模態(tài)學習之路”為題,詳細講解了跨模態(tài)學習在通用具身智能機器人中的重要作用;朱文武教授發(fā)表了題為“自主機器學習”的報告,介紹了自主機器學習技術在智能系統(tǒng)中的創(chuàng)新應用;劉云輝教授作“機器人操作智能”的演講,深入探討了機器人操作智能的關鍵挑戰(zhàn)與突破方向;劉青山教授以“情感計算:從表情到多模態(tài)”為題,分析了情感計算在多模態(tài)交互中的新興趨勢和應用場景。
 
  大會也組織了“具身智能青年學者報告”,邀請了5位來自內地頂尖高校以及4位來自香港知名大學的青年學者,圍繞具身智能領域的數(shù)據處理、模型設計、仿真技術以及下游任務應用等方向進行了主題報告,分享了他們的最新研究成果與獨到見解。
 
  本次“具身智能學科交叉戰(zhàn)略研討會”為具身智能領域的專家、學者、研究人員和相關領域從業(yè)者搭建了一個高水平的學術交流平臺,展示了具身智能研究的最新進展和創(chuàng)新成果,深入探討了該領域的前沿科學問題與技術應用方向。會議開拓了與會者的學術視野,激發(fā)了研究人員對具身智能領域科研與技術創(chuàng)新的熱情,加強了國內外高校與科研機構在學科交叉與合作創(chuàng)新方面的溝通與交流,為推動具身智能領域的發(fā)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