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每個人有自己的做事標準,每個公司有自己的經(jīng)營標準,每個國家有自己的管理標準。同樣在自動化行業(yè)也有自己的標準,你知道自動化行業(yè)有哪些標準?這些標準是由誰指制定的嗎?我們一起慢慢了解吧。今天我們要了解的是IEC。

什么是IEC?

IEC 的全稱是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 ,是國際電工委員會IEC成立于1906年,至2013年已有107年的歷史。它是世界上成立最早的國際性電工標準化機構,負責有關電氣工程和電子工程領域中的國際標準化工作。


IEC的宗旨是,促進電氣、電子工程領域中標準化及有關問題的國際合作,增進國際間的相互了解。為實現(xiàn)這一目的,IEC出版包括國際標準在內的各種出版物,并希望各成員在本國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在本國的標準化工作中使用這些標準。近20年來,IEC的工作領域和組織規(guī)模均有了相當大的發(fā)展。今天IEC成員國已從1960年的35個增加到60個。他們擁有世界人口的80%,消耗的電能占全球消耗量的95%。目前IEC的工作領域已由單純研究電氣設備、電機的名詞術語和功率等問題擴展到電子、電力、微電子及其應用、通訊、視聽、機器人、信息技術、新型醫(yī)療器械和核儀表等電工技術的各個方面。IEC標準已涉及了世界市場中的35%的產(chǎn)品,到本世紀末,這個數(shù)字可達50%。

IEC標準的權威性是世界公認的。IEC每年要在世界各地召開一百多次國際標準會議,世界各國的近10萬名專家在參與IEC的標準制定、修訂工作。IEC現(xiàn)在有技術委員會(TC)95個;分技術委員會(SC)80個。IEC標準在迅速增加,1963年只有120個標準,截止到2000年12月底,IEC已制定了4885個國際標準。

我國1957年參加IEC,1988年起改為以國家技術監(jiān)督局的名義參加IEC的工作,現(xiàn)在是以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的名義參加IEC的工作。中國是IEC的95個技術委員會和80個分委員會的P成員。目前,我國是IEC理事局、執(zhí)委會和合格評定局的成員。1990年和2002年我國在京分別承辦了IEC第54屆和第66屆年會。2011年10月28日,在澳大利亞召開的第75屆IEC理事大會上,正式通過了中國成為IEC常任理事國的決議。目前,IEC常任理事國為中國、法國、德國、日本、英國、美國。

IEC包括哪些組織機構呢?

IEC的最高權力機構是理事會。目前有67個成員國,稱為IEC國家委員會,每個國家只能有一個機構作為其成員。每個成員國都是理事會成員,理事會會議一年一次,稱為IEC年會,輪流在各個成員國召開。 理事會主要官員由現(xiàn)任主席和前任主席、現(xiàn)任副主席、司庫、秘書長及各國家委員會代表組成。 理事會負責制定IEC政策和長期戰(zhàn)略目標及財政目標;選舉理事局、標準管理局及合格評定局成員和主席;修改IEC章程及程序規(guī)則等。閉會期間,將所有管理工作委托給理事局,而標準化和合格評定領域的具體管理工作,分別由標準化管理局(SMB)和合格評定委員會(CAB)負責。

理事局(CB)是主持IEC工作的最高決策機構,負責提出并落實理事會制定的政策,由IEC官員和15名由理事會選出的投票成員組成。通常情況下,每年至少召開2次會議。CB負責為理事會會議批準日程和準備文件,接收并審議標準化管理局(SMB)和合格評定局(CAB)的報告。根據(jù)需要,可設立咨詢機構,并指定咨詢機構的主要主席及其成員。

合格評定局(CBA)是一個決策機構,由理事會選舉產(chǎn)生的主席、12名投票成員、1名來自IEC合格評定計劃的代表、IEC司庫和秘書長組成,每年至少召開1次會議。CBA全面管理IEC的合格評定活動,包括批準預算,與其它國際組織就合格評定事項保持聯(lián)系。


執(zhí)行委員會(ExCo)執(zhí)行理事會和理事局的決定,支持中央辦公室的運作;監(jiān)督IEC官員的活動,并負責與IEC國家委員會保持聯(lián)系;為理事局制定工作日程和起草文件。通常每年召開4次會議。

中央辦公室(CO)是IEC的辦事機構和活動中心,負責監(jiān)督IEC章程、技術規(guī)范、技術工作導則及理事會和理事局決議的貫徹實施。通過現(xiàn)代化電子手段和通信設備,保證項目管理、工作文件傳遞和標準最終文本出版發(fā)行等各項工作的正常運行。

CO與ISO中央秘書處使用同一個技術工作導則,共同擁有1個信息中心,為各國及各國際組織提供標準化信息服務。

技術委員會(TC)是承擔制定、修訂工作的技術機構,下設分技術委員會(SC)和項目組(PT)。TC、SC由各成員國自愿參加,主席和秘書經(jīng)選舉產(chǎn)生,由執(zhí)行委運會任命。

IEC可以為我們制定哪些標準呢?

IEC指定的標準按專業(yè)分為以下8類:

第—類:(基礎標準):名詞術語、量值單位及其字母符號、圖形符號、線端標記、標準電壓、電流額定位和頻率、絕緣配合、絕緣結構、環(huán)境試驗、環(huán)境條件的分類、可靠性和維修性等。


第二類:(原材料標準):電工儀器用工作液、絕緣材料、金屬材料電氣特性的測量方法、磁合金和磁鋼、裸鋁導體等。

第三類:(一般安全、安裝和操作標準):建筑物、船上的戶外嚴酷條件下的電氣裝置、爆炸性氣體中的電器、工業(yè)機械中的電氣設備、外殼的保護、帶電作業(yè)工具、照明保護裝置、激光設備等。

第四類:(測量、控制和一般測試標準):電能測量和負載控制設備、電子技術和基本電量的測量設備、工業(yè)過程測量和控制、核儀表、儀表用互感器、高壓試驗裝置和技術等。

第五類:(電力的產(chǎn)生和利用標準):旋轉電機、水輪機、汽輪機、電力變壓器、電力電子學、電力電容器、原電池和電池組、電力繼電器、短路電流、太陽光伏系統(tǒng)、電氣牽引設備、電焊、電熱設備、電汽車和卡車等。

第六類:(電力的傳輸和分配標準):開關設備和控制設備、電線、低壓熔斷器和高壓熔斷器、電涌放電器、電力系統(tǒng)的遙控、遙遠保護及通信設備、架空線等。

第七類:(電信和電子元件及組件標準):半導體器件和集成電路、印制電路、電容器和電阻器、微型熔斷器、電子管、繼電器、纖維光學、電纜、電線和波導、機電元件、壓電元件、磁性元件和鐵氧體材料等。

第八類:(電信、電子系統(tǒng)和設備及信息技術標準):無線電通信、信息技術設備、數(shù)據(jù)處理設備和辦公機械的安全、音頻視頻系統(tǒng)的設備、醫(yī)用電氣設備、測量和控制系統(tǒng)用數(shù)字數(shù)據(jù)通信、遙控和遙護、電磁兼容性,無線電干擾的測量、限制和抑制;報警系統(tǒng);導航儀表等。

通過上文您對IEC有了一定了解了嗎?IEC對自動化行業(yè)從設備到系統(tǒng)制定了各種標準,保證了自動化行業(yè)大部分系統(tǒng)的安全運行,為自動化行業(yè)做出了重要貢獻。除了IEC,還有很多標準化行業(yè)組織為自動化行業(yè)做出了貢獻,標準組織的增多,意味著同一類設備使用標準的增多,由于標準的不統(tǒng)一,許多企業(yè)面臨各設備不能順利鏈接的問題。在以后的發(fā)展中,標準組織會怎樣發(fā)展呢?會出現(xiàn)吞并嗎?還是會和平共處呢?

您什么獨到見解,歡迎加入自動化企業(yè)QQ: 4006876636 品牌觀察討論組。

>> 活動介紹
1. 2012年度自動化行業(yè)最具影響力品牌評選介紹
2. 2012年度自動化行業(yè)最具影響力品牌評選規(guī)則
3. 2012年度自動化行業(yè)最具影響力品牌評選

----- 自動化網(wǎng) 自動化行業(yè)品牌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