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與自動化科技工作者】

1、2021自動化網回顧:習近平總書記與自動化科技工作者
http://www.openheartcreations.com/news/live/44620.html

2、一本紅彤彤的證書,見證著習近平對科技創(chuàng)新者的關心勉勵:張新立原本在縣廣播站工作,喜歡鉆研無線電技術,經常搞些小發(fā)明小創(chuàng)造。1983年,他辭職開辦春光電器設備廠,研制出一種新型舞臺燈光設備,可以根據舞臺音樂變化自動識別音調,給舞臺投放各種燈光色彩。聽說這項科技創(chuàng)新后,習近平多次來到春光廠考察,認真觀看演示效果,詢問有什么困難、需要什么支持。為鼓勵張新立自主創(chuàng)新,習近平第二年給他頒發(fā)了“自學成才獎”。

 

習近平頒發(fā)給科技創(chuàng)新者的一本證書|“物”見初心·總書記的時代印記⑥

 

1985年1月20日,河北省正定縣三級干部會上有一件新鮮事——時任縣委書記習近平為當地春光電器設備廠的張新立頒發(fā)了一本獲獎證書,名字特別,叫“自學成才獎”。

點擊進入下一頁

1985年1月20日,習近平為張新立頒發(fā)了“自學成才獎”,鼓勵他自主創(chuàng)新。(圖源:央視網)

  證書封皮上印有“縣委書記 縣長獎勵”字樣,里面記錄著張新立的主要事跡:研制成功“彩色燈光聲控器”,二代產品列為省85年科研計劃。“批準人”一欄里,習近平的紅色印章很醒目。

  張新立原本在縣廣播站工作,喜歡鉆研無線電技術,經常搞些小發(fā)明小創(chuàng)造。1983年,他辭職開辦春光電器設備廠,研制出一種新型舞臺燈光設備,可以根據舞臺音樂變化自動識別音調,給舞臺投放各種燈光色彩。

  聽說這項科技創(chuàng)新后,習近平多次來到春光廠考察,認真觀看演示效果,詢問有什么困難、需要什么支持。

  怎么把這款新產品推向市場?習近平親自幫忙打開銷路。一次,他聯(lián)絡到北京文藝家活動中心的工作人員,并安排張新立去對接溝通。臨行前,習近平叮囑:“新立,我已經給你聯(lián)系好了,你這次去北京找的那個人,他跟文藝界的聯(lián)系非常多。關鍵是,他和一些單位的舞臺燈光設計人員很熟悉。通過他,可以把你們廠的產品推出去。”

  到北京后,張新立順利聯(lián)系上那位工作人員,還參加了一場“彩色燈光聲控器研討會”。許多參會單位對這套“彩色燈光聲控器”非常感興趣,紛紛下單訂貨。張新立對此念念不忘:“習書記幫了我們春光電器廠的大忙!”

點擊進入下一頁

1983年,在河北正定辦公室里的習近平。 (圖源:新華社)

  1984年,在慶祝新中國成立35周年活動的舞臺上,春光電器廠研發(fā)的設備大放異彩,得到許多媒體關注。有人說:“正定縣的幾個農民,在舞臺燈光控制方面搞出了這么重大的發(fā)明,在國內首家推出這樣的設備,真是了不起!”為鼓勵張新立自主創(chuàng)新,習近平第二年給他頒發(fā)了“自學成才獎”。

  一本紅彤彤的證書,見證著習近平對科技創(chuàng)新者的關心勉勵。不管在哪兒工作,習近平都高度重視科技創(chuàng)新。在福建,他推廣科技特派員制度;在浙江,他協(xié)調組建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在上海,他明確要求加快推進創(chuàng)新型城市建設……

  抓住科技創(chuàng)新,便抓住了牽動發(fā)展全局的牛鼻子。而要推進科技創(chuàng)新,人才是最關鍵因素。全部科技史都證明,誰擁有了一流創(chuàng)新人才、擁有了一流科學家,誰就能在科技創(chuàng)新中占據優(yōu)勢。怎樣建設一支高水平科技人才隊伍?

  創(chuàng)新不問出身,英雄不論出處。習近平強調:“要改革重大科技項目立項和組織管理方式,實行‘揭榜掛帥’、‘賽馬’等制度。要研究真問題,形成真榜、實榜。要真研究問題,讓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科技領軍人才掛帥出征,推行技術總師負責制、經費包干制、信用承諾制,做到不論資歷、不設門檻,讓有真才實學的科技人員英雄有用武之地!”

點擊進入下一頁

2021年5月28日,中國科學院第二十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會和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習近平出席大會并發(fā)表重要講話。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推動科技成果產出,還要善于做“減法”,保證人才有持久的時間投入科研工作中。2021年5月,在兩院院士大會和中國科協(xié)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習近平說:“決不能讓科技人員把大量時間花在一些無謂的迎來送往活動上,花在不必要的評審評價活動上,花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種種活動上!”一番話,贏得全場熱烈掌聲。

  2017年11月,習近平參加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看到當時年逾九旬的老科學家黃旭華站在代表們中間時,習近平握住他的手,請他坐到自己身邊。挪椅子、扶老人、坐身邊,一連串動作讓網友直呼:“太帥了!”

2017年11月17日,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圖為習近平邀請黃旭華代表坐在自己身邊合影。新華社記者 李學仁 攝

  這十年,科技工作者的創(chuàng)新活力持續(xù)迸發(fā),一大批重大科研成果競相涌流。“嫦娥五號”實現(xiàn)地外天體采樣返回,新一代“人造太陽”刷新世界紀錄,“海斗一號”完成萬米深潛,“奮斗者”號在馬里亞納海溝成功坐底,北斗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全球組網運行,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成功發(fā)射……

  為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牢記使命和責任,經國務院批復同意,自2017年起,每年5月30日為“全國科技工作者日”。今年,第6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的主題是“創(chuàng)新爭先、自立自強”。

點擊進入下一頁

  科技立則民族立,科技強則國家強。習近平說:“經過長期努力,我們在一些領域已接近或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某些領域正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領跑者’轉變,完全有能力在新的起點上實現(xiàn)更大跨越。我國廣大科技工作者一定要有這個信心和決心。”

  文、配音/靜玄

  編輯/鐘祺

  制圖/少鵬

  資料來源/人民日報、新華社、《習近平在正定》等

 

 


 

“習書記幫了我們春光電器廠的大忙”——習近平在正定

 

 

采訪對象:張新立(左),1957年3月生。1983年開辦春光電器設備廠。1985年轉成國家干部,歷任正定縣科協(xié)干部,電子元件分廠廠長、總廠副廠長等職。陸樹棠(右),1948年生。1983年到春光電器設備廠工作。

采 訪 組:記者 邱然 陳思 黃珊

采訪日期:2017年4月15日

采訪地點:正定縣張新立家中

采訪組:張新立同志,您好!請您談談當年在正定籌辦春光電器設備廠的起因。

張新立:上世紀70年代末,我在正定縣廣播站工作。那時我是個科技愛好者,平時喜歡鉆研一些無線電技術,搞一些技術革新和改造。習書記在正定時,經濟環(huán)境、政策環(huán)境都有很大改善,人們思想更活躍了,縣里也更支持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和集體經濟了。我因為在廣播站一直轉不成正式職工,干得也不是很順心,后來就干脆出來,于1983年開辦了春光電器廠。這個廠生產一些電器元件,同時也由我主導研制一種新型舞臺燈光設備。這套設備在當時國內舞臺燈光領域屬于比較領先的產品,可以根據舞臺音樂的變化自動識別音調,給舞臺投放各種燈光色彩,渲染舞臺氛圍的效果很好。

1984年,我把這種設備研制成功了,在省科委立了項。那個時候,習書記主政下的正定縣,非常重視人才,重視科技成果,重視新產品研發(fā),他本人對這個領域發(fā)生的事情特別敏感。有位同志就把我們廠的事匯報給習書記,他馬上就到我們廠來視察,并且認認真真看了我們這套設備的演示效果。看過之后,他非常高興,主動問我們廠有什么困難,還需要什么支持。從那次以后,習書記多次來我們廠視察,幫助我們解決問題。

習書記這幾次來,給我的印象是他很低調,很接地氣。我們看他穿的衣服,看他講話時親切隨和的態(tài)度,覺得他就和我們老百姓一樣。如果沒有人告訴我們他是北京來的,而且在大機關里工作過,誰也不會想到這些。

后來,真正把這個產品推向市場,還真是多虧了習書記親自從北京幫我們找人,為產品打開了銷路。

采訪組:習近平同志當年是如何幫你們打開銷路的?

張新立:習書記幫我給北京的文藝家活動中心一位同志打了電話,并且跟他打好了招呼,讓他接待我。之后,他就安排我去北京。臨行前,習書記囑咐我說:“新立,我已經給你聯(lián)系好了,你這次去北京找的那個人,他跟文藝界的聯(lián)系非常多。關鍵是,他和一些單位的舞臺燈光設計人員很熟悉。通過他,可以把你們廠的產品推出去。”

我到北京以后,很順利地聯(lián)系上了那位同志。他在文藝家活動中心組織了一個“彩色燈光聲控器研討會”。當時,他把很多單位的燈光舞美師都請去了,我就在這個研討會上給這些單位演示我們的產品,效果非常好。而且,那一年有一個很好的契機,建國35周年大慶就要到了,我們這個燈光設備對增強演出效果有非常積極的作用。后來,參加研討會的單位,很多都訂了我們這個產品。

那一年,在建國35周年大慶的很多舞臺上,我們的產品發(fā)揮了很大作用,也得到了媒體的關注。人們議論說:“正定縣的幾個農民,在舞臺燈光控制方面搞出了這么重大的發(fā)明,在國內首家推出這樣的設備,真是了不起啊。”后來,為了鼓勵我,習書記還親自給我頒發(fā)了一個自學成才獎。

但那個時候,也有很多人懷疑和不理解。比如有兩個北京的單位知道這個產品以后,打算采購,拿了產品說明書之后,就派人到我們廠來調研,他們看了我們簡陋的廠房,覺得我們這種條件不可能生產出這么好的產品。然后,他們又到深圳、上海轉了一大圈,哪里都沒有和我們類似的產品,后來還是回到正定,在我們廠采購。廠房看著簡陋,但我們確實是國內第一個研制和生產聲控燈光技術的廠家,從產品的電路、結構、外形到說明書全部出自我們自己的手。

當時我們的硬件、營銷等方面根本沒有實力,就是有這么一個產品。說實話,也多虧了習書記花了很大力氣幫助我們,我們的產品才能推向社會、發(fā)揮作用,工廠也得到了發(fā)展。

采訪組:請問您是哪一年轉為干部的?后來在崗位上又和習近平同志有什么交集?

張新立:1985年,我因為辦廠的一些貢獻和取得的一些成績,轉成了國家干部,到正定縣科協(xié)工作。同時,我和陸樹棠還一起辦了一個業(yè)務員培訓班。辦這個培訓班的初衷是:改革開放剛剛開始,干部和群眾對商品經濟的知識還比較貧乏,培訓班主要是幫助大家學習一些常識。后來,我們把培訓課程匯編成了一套工具書,不是長篇大論地講理論,而是搞成了一本比較通俗易懂的業(yè)務員培訓手冊。

為了增加教材的社會影響力,我們就和習書記說:“能不能請于光遠先生寫個序?”習書記說:“你們先給于光遠的秘書打個電話,把書稿提供給他們。”我們沒有聯(lián)系上于光遠先生。后來,習書記又想辦法再次幫助我們聯(lián)系。因為種種原因,后來寫序的事情沒有辦成。

采訪組:1985年,習近平同志調到廈門工作。臨行前,您去送他了嗎?

張新立:是的。1985年,習書記調到福建廈門工作。他走的那天早上,我到縣委去,一敲他辦公室的門,張銀耀把門打開了一個小縫,對我說:“習書記正在吃飯,等一會兒吧。”我剛要離開,正在吃飯的習書記一抬頭,從門縫里看到了我,就說:“新立,進來,進來!”

我進了屋,習書記一邊吃飯一邊和我聊天,說了一會兒話。幾分鐘以后,習書記吃完飯了,縣里領導和縣委辦公室的一些同志也都來送他了。大家?guī)退蜒b書的箱子搬上車,跟他告別。

1987年,我去廈門找過他一次。頭兩天,習書記去調研,我就在住處等他,到了第三天,習書記回來了,抽出時間來見我。我跟他匯報了一下這兩年工作的情況,又和他拉了拉家常。之后,我又在廈門待了兩天?;貋淼臅r候,習書記自己出錢給我買了機票。那是我平生第一次坐飛機,一路上望著窗外的藍天白云,非常興奮。我還清楚記得,那張機票是210塊錢。

習書記后來到福州市任市委書記。我后來調到電子元件廠工作,李亞平是廠長,我是副廠長。那期間,李亞平到福州去看望習書記。習書記跟李亞平說:“你捎個信給張新立,請于光遠先生給他編的書寫序的那件事,后來一直也沒辦好,我感到很抱歉。”

聽到李亞平帶來的這句話,我心里百感交集:如果習書記不提,這件事情我早就忘了。這本就是一件小事,只能是隨緣,能辦得成就辦,辦不成也很正常。但習書記把對我這個民間朋友的承諾看得如此之重,這么多年過去了,竟然一直記在心里,念念不忘。這是讓我最感動的。

采訪組:習近平同志守信重諾,他把承諾放在心中,念念不忘。

張新立:確實如此。說到這里,我又想起一件事,可以詮釋他的這種品格。

1985年春節(jié),習書記帶著李亞平到東權城村來看望我和陸樹棠。習書記到我們家里來,一方面是表示對我們事業(yè)的支持和重視,給我們指示工作,一方面也是跟我們交朋友。習書記鼓勵我們,工作上繼續(xù)努力,再接再厲,希望我們能夠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那次,我跟習書記談心,也談了自己這么多年的心路歷程。我說我年輕的時候就是一名無線電愛好者,在正定縣廣播系統(tǒng)干了幾年,因為我是農業(yè)戶口,身份一直轉不過來,只能當合同工,也就是臨時工。干活時我干在最前面,干得最多,最努力,但待遇跟正式工差很多。每逢年節(jié),正式工都給發(fā)2斤紅糖,我就沒有,心里很不舒服。什么時候能轉成國家正式職工,我咋也看不到頭。

這些不公平待遇,都是因為我農村戶口和城市戶口的差別。這個鴻溝在那個年代非常大。作為農民,更別提招干的事,一聽是農民身份,就一票否決。后來,我辦了春光電器設備廠,就不再吃這碗飯了。

講到這里,我有點激動,就跟習書記說:“習書記!將來,如果有一天能把戶口這個界限給去掉就好了!”

習書記微笑著朝我點點頭,說:“嗯,這個要慢慢來。”

30多年過去了,那天年輕的習書記朝我微笑和點頭的情景,至今仍然牢牢地刻印在我的腦海里。我知道他那是表示贊同我的想法,重視我們農民的呼聲。

2013年,習書記當了國家主席。2014年7月30日,《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正式發(fā)布。《意見》要求,取消農業(yè)戶口與非農業(yè)戶口性質區(qū)分和由此衍生的藍印戶口等戶口類型,統(tǒng)一登記為居民戶口。這個《意見》的發(fā)布,宣告中國實行了半個多世紀的“農業(yè)”和“非農業(yè)”二元戶籍管理模式,退出了歷史舞臺。

那個時候,我雖然早已不是農業(yè)戶口,并且轉成了國家干部,但看到戶籍制度改革的消息,我的心情還是非常激動的。

采訪組:陸樹棠同志,請您也講講當年和習近平同志的交往情況。

陸樹棠:習書記剛來正定縣時,任縣委副書記,我當時是東權城公社的文化站站長、電影放映員。習書記來我們公社檢查工作,來前沒通知,是直接來的。他到公社的時候,公社的干部正好下鄉(xiāng)去了。習書記和身邊工作人員、司機還有幾位公社的同志,幾個人就站在院里的大養(yǎng)魚池邊聊天。

有一位同志說:“這養(yǎng)魚池的水也太渾了,你們怎么不把它弄清亮一點?”

我就解釋說:“水太清了,缺乏養(yǎng)分也不好,不是有句古話是這么說的嘛——水至清則無魚。”

習書記笑著接了下半句:“人至察則無徒。”

這就是我和習書記的第一次見面。那時候我就覺得,習書記是個很有文化底蘊的人。我這個人從小就喜歡寫詩歌、雜文之類,所以對有文化的人感到特別親切,也特別敬重。后來我才知道,對上這句格言對習書記來說不算什么,他的文化比我可要高得多了。

采訪組:您是通過什么事情了解到習近平同志的文化素養(yǎng)的?

陸樹棠:我擔任春光電器廠副廠長期間,記得一次有機會聽習書記談到俄國文學。談到俄國文學,大家自然就會提到托爾斯泰。

習書記說:“哪個托爾斯泰?”

聽他這么一問,我愣了一下,心里想,習書記這么有學問,難道不知道托爾斯泰的大名?

習書記接著說:“俄國有兩個托爾斯泰。一個是列夫·托爾斯泰,寫過《戰(zhàn)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我讀過。還有一個是阿·托爾斯泰,他是劇作家和詩人。”

和習書記的交流,讓我看到了自己的淺薄,這些我都沒聽說過,習書記都已經讀過了,最后弄得我有點不敢說話了。“知恥而后勇”,受習書記的影響,我認真讀了諸子百家、史學、哲學、經濟學著作和一些外國文學。

采訪組:1983年,您到春光電器設備廠工作,從那以后習近平同志也幾次來廠里調研,您有沒有見過他?

陸樹棠:見過。習書記到我們廠來視察的那天,我記得很清楚。他和我們一起吃廠里食堂的饅頭、家常飯,吃完還交了飯費。

不久之后,習書記幫我們廠把產品推廣到北京的很多文藝團體。他可幫了我們的大忙,可以說,沒有他的幫助,我們這個廠子、這個產品以后是個什么結果,就很難說了。再好的發(fā)明,如果沒有人知道,沒有人采購,也是白費。

習書記這個人很有“長性”,他不像有些領導,到廠子轉一圈,聽聽匯報,就完成任務了。習書記不僅來我們廠里幾次,幫助我們,指導我們,而且一直關注和關心著我們廠子的發(fā)展。這樣的領導,這樣認真做工作,我們群眾對他就是一個字——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