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來自中國、加拿大、法國、以色列和挪威的國際研究小組在美國《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PLoS ONE)雜志上發(fā)表題為“A Paleolithic bird figurine from the Lingjing site, Henan, China(中國河南靈井遺址發(fā)現(xiàn)的舊石器時代鳥雕像)”的論文,公布了一項在中國河南的重大發(fā)現(xiàn)——一件具有13500年歷史的微型鳥雕塑,即靈井鳥雕,這是迄今已知最古老的中國雕塑品。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李占揚教授為該論文第一作者,歷史文化學院方輝教授和法國波爾多大學弗郎西斯科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歷史文化學院博士后研究人員魯可(Luc Dayon)同為本篇論文作者之一。




日本東京大學和美國貝塔碳十四測年實驗室對與靈井鳥雕同層出土的燒骨與半成品進行測年,32個樣品的年齡平均值為距今13500年。靈井鳥雕是中國最古老的雕像藝術品,它的發(fā)現(xiàn)將東亞雕塑藝術的起源提前了8000多年。同時,這也是迄今所知唯一的動物站立在基座上的舊石器時代雕塑作品,確定了一個長期未知的原始藝術傳統(tǒng)的源頭。

鳥雕像CT剖面

靈井鳥雕是用燒焦的骨頭碎片雕刻而成,長19.2毫米,寬5.1毫米,高12.5毫米,是一件微型的鳥雕刻作品。鳥的一側呈黑褐色,另一側呈古銅色,形體粗壯,短頭,有圓形的喙及長尾,很可能屬于雀形目。史前藝術家沒有刻意雕刻這只鳥兒的雙腿,而是將其安放在顯而易見的底座之上。得益于這件藝術品的特殊保存狀態(tài)和先進分析技術的應用,包括共聚焦顯微鏡和微型CT掃描,研究人員能夠比以往更好地捕捉藝術品的制作細節(jié),重建舊石器時代史前雕塑家的技術風格。

68個雕像小面顯示

研究者通過顯微鏡和顯微斷層掃描分折,發(fā)現(xiàn)靈井鳥雕是經(jīng)過精心制作的。鳥雕所有的材料是一塊中等大小的哺乳動物肢骨殘片,雕刻之前骨頭經(jīng)過加熱處理。整個物體表面留下的鑿刻和研磨痕跡清晰可見。藝術家使用了研磨、琢削、刮削、切割等4種不同的技術,在物體表面留下了68個微小界面。微觀分析表明,史前藝術家選擇了正確的工具,并用來實現(xiàn)自己的創(chuàng)作效果,從而在這件很小的物體上達到了驚人的平衡和美麗。創(chuàng)作者用一個較大的長方形的基座代替鳥兒的雙腿并使之站立,超大的尾巴可以防止雕像向前傾斜。身體的側面是平的,但并沒有表現(xiàn)翅膀。這都顯示出這件雕像在技術和風格上與西歐和西伯利亞發(fā)現(xiàn)的其他標本存在差異。

靈井鳥雕是東亞唯一一件可以追溯到晚更新世時期的雕塑藝術品,它的發(fā)現(xiàn)將中國雕塑藝術向前推進了8000多年。這一發(fā)現(xiàn)標志著一種原始的藝術傳統(tǒng)被認知。此前所知中國鳥類雕塑遺物最早見于新石器時代中期的考古學文化,如河姆渡文化、仰韶文化、凌家灘文化和紅山文化等,其絕對年代約為距今6000年至5000年,它們與靈井鳥雕存在著一定相似性,但其形體一般較大,所用材料有陶和玉石,也有少量骨雕作品,但在雕刻技法上與靈井鳥雕存在很大差異。

傳統(tǒng)觀點認為,人類藝術表現(xiàn)形式最早興盛于智人,并在大約42000年前到達歐洲。這一觀點目前正在受到挑戰(zhàn)。在印尼婆羅洲東加里曼丹省和蘇拉威西島的遺址,發(fā)現(xiàn)了同一時期的洞穴壁畫。同樣,對64000年前的方解石沉積的測定,西班牙三個洞穴墻壁上覆蓋了幾何符號和手印,它們是尼安德特人的作品。鑒于這些目前存在爭議的發(fā)現(xiàn),雕塑仍然是歐洲唯一可以肯定地宣稱自己是起源中心的藝術形式。

迄今所知最古老的雕像發(fā)現(xiàn)于德國斯瓦比亞朱拉的古奧里納西亞遺址,可追溯到40000年前,是人類和動物的造型,包括一些用猛犸象牙雕刻的飛行水鳥。然而,對于世界上大部分地區(qū)而言,三維表現(xiàn)形式何時成為人類社會文化整體的一個組成部分,以及這一創(chuàng)新是獨立實現(xiàn)的,還是通過起源中心傳播的,仍不清楚。在東亞,之前并未發(fā)現(xiàn)過這類雕塑藝術,在之后長達七、八千年的時間里也未見其繼承者。這就是說,靈井鳥雕像的來源和去向目前仍是一個謎。

據(jù)悉,靈井許昌人遺址是我國重要的古人類文化遺址,2005至2018年,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進行考古發(fā)掘。遺址第5層出土有2000多件細石器,此外還有早期陶器的碎片和鉆孔的駝鳥蛋殼吊墜藝術品等,時間距今1.35~0.96萬年。第11層出土的兩顆距今10.5~12.5萬年的“許昌人”頭骨化石,具有中國境內古老人類、早期現(xiàn)代人及歐洲境內尼安德特人的混合特征,研究成果在Science上發(fā)表,獲2017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李占揚教授為第一作者、第一完成人。另外,該層發(fā)現(xiàn)的2件骨片上的刻劃平行直線,其中一件用赭石涂染過,研究認為是世界上最早人類有意刻劃的作品(Antiquity,20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