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DongHua 之自動化學院派收錄關鍵詞:清華大學  自動化系 精準識別 】
  
  紫冬學術 | 自動化系謝震團隊提出環(huán)狀RNA的可編程翻譯調控策略,實現(xiàn)目標細胞類型的精準識別
  
  近日,清華大學自動化系、北京信息科學與技術國家研究中心謝震課題組在一項最新研究中,開發(fā)了一種核糖體內部進入位點(internal ribosome entry site, IRES)的工程改造技術(programmable miRNA-responsive IRES translation activation and repression, PROMITAR),實現(xiàn)了僅用單個環(huán)狀RNA分子即可感應多種細胞內源微小RNA(miRNA)信號,控制IRES元件在特定細胞中的翻譯活性。
  
 
  
  RNA是具有巨大潛力的新型藥物形式。與線性mRNA相比,環(huán)狀RNA(circRNA)更穩(wěn)定,在哺乳動物細胞內的持續(xù)時間更長。因此circRNA被認為是一種很有前景的線性mRNA的替代物。迄今為止,合成生物學家已經開發(fā)出了若干種在線性mRNA和circRNA中調控基因表達的策略,但這些方法通常需要引入額外的RNA結合蛋白并且需要串聯(lián)多個翻譯抑制元件來實現(xiàn)翻譯激活,這無疑增加了RNA基因線路的復雜性。因此,開發(fā)一種簡潔高效并且能夠應用于環(huán)狀RNA的翻譯調控方法仍然是合成生物學領域的一大挑戰(zhàn)。
  
  針對這一問題,研究團隊通過理性設計的方式,構建了模塊化、可編程的RNA翻譯控制系統(tǒng)(PROMITAR)。該系統(tǒng)包含三個獨立可編程的模塊:感應miRNA的IRES翻譯激活模塊(miRNA-responsive IRES translation activator,MITA)、感應miRNA的IRES翻譯抑制模塊(miRNA-responsive IRES translation repressor,MITR)和目標基因編碼序列。在該設計策略中,不同miRNA的存在或缺失會觸發(fā)MITA或MITR的激活,從而實現(xiàn)目標基因的翻譯激活或翻譯抑制。研究人員以丙肝病毒(HCV)的IRES序列為基礎,通過在IRES上游設計含有不同miRBS的特殊二級結構,實現(xiàn)了由單一miRNA輸入、雙重miRNA輸入和三重miRNA輸入的翻譯激活元件。研究團隊還通過變換不同的miRBS,實現(xiàn)了二輸入miRNA信號的邏輯“與”、“或”、“非”門。由于該系統(tǒng)具有模塊化、可編程的特點,研究人員只需根據輸入的miRNA序列和期望實現(xiàn)的邏輯運算功能,在PROMITAR系統(tǒng)的MITA和MITR模塊中設計對應的miRBS,即可實現(xiàn)自定義的響應多重miRNA輸入的邏輯運算功能。
  
  基于該平臺,研究人員成功構建了具有邏輯門運算能力和細胞分類功能的circRNA,并且將Gasdermin D蛋白的N端序列編碼到circRNA中,實現(xiàn)了在目標肝癌細胞中選擇性誘導細胞焦亡。此外,研究人員還驗證了這一設計策略可以推廣至其他病毒類型的IRES序列的工程改造,展示了該平臺的通用性。該研究成果不僅拓展了RNA翻譯控制的合成生物學工具箱,為程序化的細胞功能改造提供了一種創(chuàng)新方法,也為RNA藥物開發(fā)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關研究成果以“在哺乳動物細胞中理性設計響應microRNA的可編程翻譯調控開關”(Rational design of microRNA-responsive switch for programmable translational control in mammalian cells)為題,于11月8日發(fā)表于《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
  
  清華大學自動化系謝震副教授為論文的通訊作者,清華大學自動化系博士研究生寧輝、北京合生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劉淦博士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清華大學自動化系李磊博士、北京合生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劉強、黃慧雅博士參與了該項目研究。該研究得到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清華工業(yè)開發(fā)研究院、清華大學春風基金和北京信息科學技術國家研究中心的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