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語?千江月—張江舟藝術展在書畫頻道美術館隆重開幕|書畫藝術對科技與人文的思考
【ZiDongHua 之人文化天下收錄關鍵詞:書畫藝術 水墨畫 雕塑 機器人 人工智能 虛擬現(xiàn)實 元宇宙 3D打印 】
墨語•千江月——張江舟藝術展在書畫頻道美術館隆重開幕
墨寫生命百態(tài),畫盡時代萬象。“墨語•千江月——張江舟藝術展”于6月3日在書畫頻道美術館開幕。本次展覽作為張氏水墨語言風格的全新闡釋,呈現(xiàn)了張江舟新近創(chuàng)作的水墨、雕塑、影像作品共30余件,以“千江月”為主題,表達對于水墨價值、生命意義和時代觀照的深度思考和價值判斷。
中國文聯(lián)原副主席夏潮、楊承志,中國國家博物館原館長呂章申,中國藝術研究院原院長連輯,中國文化藝術發(fā)展促進會主席楊曉陽,書畫頻道中國書畫藝術研究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副主席徐里,中國國家畫院原院長盧禹舜,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原副主席申萬勝,中國美協(xié)分黨組成員、副秘書長章云,中國文化和旅游部國際交流與合作局二級巡視員王彥軍,天津美術學院院長賈廣健,中國國家畫院原副院長趙衛(wèi)、曾來德、紀連彬,中國女畫家協(xié)會主席孔紫,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院長岳黔山,北京畫院副院長、藝委會副主任蔡玉水;著名書畫藝術家張道興、王同仁、郭怡孮、杜大愷、傅以新、郭石夫、趙建成、范揚、王天勝、趙奇、張立柱、劉健、丁杰、吳迅、邢少臣、胡偉、林容生、李愛國、李洋、李虹霖、金新、王永亮、張銅彥、劉恒、梅啟林、何加林、尚可、方向、劉建、丘挺、李曉柱、魏廣君、張桐瑀、彭利銘、劉罡、郭永琰、魏杰、曹寶泉、陳克永、陳良敏、于永茂、張清智、王文杰、李曉明、蔡大禮、許向群、夏荷生、王厚祥、彭華競、高維洲、師恩釗、唐建、朱其、張楠、張譯丹、盛壽永、梁寶民、董雷、徐冬青、常欣、胡美雪;福建省政府參事、福建省駐北京辦事處原主任林光,河南省駐北京辦事處副主任高素忠,中央電視臺著名主持人張越,空政文工團原副團長王虹,全國藝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副秘書長錢曉鳴,中國水墨研究院院長戴振宇,交通銀行黨委副書記、行長劉珺,舞蹈藝術家余錦鷹,中國美術館副研究館員、策展人魏祥奇,以及展覽藝術家、中國國家畫院原副院長張江舟,書畫頻道董事局主席王平,書畫頻道總裁、中國傳媒大學原黨委書記李培元等領導嘉賓和社會各界代表數(shù)百人出席了開幕式。
王平首先對各位領導、嘉賓、藝術界同道相聚在書畫頻道,共賀張江舟藝術展表示感謝,并從張江舟與書畫頻道的多年交往中講訴他融匯中西、探尋本源的創(chuàng)作思想。
楊曉陽表示,從張江舟的參軍經(jīng)歷、學院求藝經(jīng)歷、光明磊落的為人品性中,可以看出他永不休戰(zhàn)的創(chuàng)作精神和悲天憫人的家國情懷,作品始終緊緊圍繞生命的主題,以豐厚的哲學思想為支撐,追尋現(xiàn)代化的水墨王國,擁有著濃郁的時代色彩。
徐里認為,現(xiàn)實主義、浪漫主義、表現(xiàn)主義等各種觀點在張江舟的畫面中完美融合,體現(xiàn)了他對生命本源的一以貫之的探索和極具沖擊力的創(chuàng)造靈性。創(chuàng)作要在內(nèi)容上有深度,在繼承上有創(chuàng)新,在藝術本體上體現(xiàn)時代特色,是張江舟的展覽帶給我們的啟發(fā)。
夏潮認為,藝術家要有閱讀生活、照亮生活的能力,要刻畫“一個一個具體的人”,而張江舟多年的創(chuàng)作力求讀懂人、社會與時代的關系,直面當代社會現(xiàn)實,關注當下中國人的生存狀態(tài),具有強烈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
魏祥奇基于展覽展陳,聚焦張江舟近年創(chuàng)作的兩個系列作品所體現(xiàn)的現(xiàn)實主義關注,認為張江舟的創(chuàng)作從80年代的中西交流與沖突中走出,堅持對人的精神生活和思想形態(tài)的持續(xù)觀照。
策展人 魏祥奇
魏祥奇在展覽前言《走向生命意識自覺》中說明:此次展覽,主要展出的是張江舟近兩年完成的新作“虛擬人生指南”系列和“躺平一族”系列。“虛擬人生指南”系列,將象征著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機器人零件與人的形象并置,《我太難了》《絕絕子》中的 Al 機器人,讓觀者已經(jīng)難以分辨《寂寞旅人》《覺醒年代》《也是醉了》《芭比 Q了》中人的形象是碳基的肉身還是硅基的機器人。張江舟敏銳捕捉了這種現(xiàn)代媒體終端的信息和圖像,他用一些網(wǎng)絡話語命名這些作品,呈現(xiàn)了他對當代思想史景觀的密切觀察與積極反饋,而非高傲地視而不見。
張江舟致答謝詞,他對各位朋友、同道為本次展覽提供的諸多幫助表示感謝,并介紹了自身近年的藝術創(chuàng)作歷程,從“虛擬人生指南”到“躺平一族”,再到影像作品《如墨》,都期望激發(fā)大家對當下生活的深度思考。
展覽藝術家、中國國家畫院原副院長 張江舟 張江舟接受來自親友和學生的問候
張江舟在展覽自述中表示:中國畫家的為藝狀態(tài),猶如父母百般寵愛下的孩子,接受了太多來自父母的給予,卻絕少思考自己的生活應該是個什么樣子。雖然衣食無憂,但終究活成了前輩希望的樣子。從前人的話語慣性中走出,轉(zhuǎn)向內(nèi)心的尋找與表達。這段路,我走了近 40 年。這也許就是以水墨為媒材的中國畫家的宿命,因為我們背負了大多前人的囑托與希冀,更何況還有中國畫的使命與擔當。40 年的始終如一,難免困頓與疲憊。時至今日,能夠激活我藝術熱情的,也許只有筆墨背后的那份神秘和內(nèi)心深處的那份悸動。這里陳列的是我去年以來的主要勞作。2022 年很特別,“元宇宙”“人工智能”一再地刷新著我的認知極限。“虛擬一現(xiàn)實’真的開啟了人類生活的另類體驗,伴隨期間的還有對“躺平”一詞的熱議。我很想看懂這個有趣的現(xiàn)實和其背后的成因。“虛擬人生指南”'躺平一族”兩個系列作品因時而生,構(gòu)成了這次展覽的主體部分。40 余件作品的一再陳述,意欲表達置身當下的復雜心緒,是驚艷?是無奈?終不得而知。只記得作畫的過程中,有一個聲音一再地提醒著我,“幸福些,再幸福些”。一直以來的苦難主題壓得我有點喘不過氣來,善待自己,“幸福些”是我近期創(chuàng)作的情感訴求?;仡^再看這批畫,雖然用了很多粉紅色,但幸福仍舊是一種奢望,隱藏在畫作內(nèi)里的仍有些許惶恐與悲涼。此外,展廳門前還擺放了一件我專門為此次展覽制作的雕塑,另與舞者余錦鷹合作的影像作品也陳列其中。朋友們,我盡力了,但愿此展沒有讓您失望。
張江舟作為當代水墨人物畫的領軍者之一,對傳統(tǒng)水墨語言在當代文化語境下的表現(xiàn)空間的拓展做出了長期不懈的探索,通過抽象化和多元化的形式語言,傳遞出對時代變革的理性思考和人類心靈的自我叩問。作品中富含的詩性的哲思,熠熠閃耀的人性光輝,以及飽含的生命熱度和堅韌之美,將隨著本次展覽的呈現(xiàn),帶來觀眾更多的藝術感動。
習近平總書記曾提出"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優(yōu)秀的藝術作品必須承載時代變革下的民族擔當。張江舟的創(chuàng)作始終深入生活,關切時代與人民,以強烈的時代責任感和對生命的關懷發(fā)掘傳統(tǒng)水墨的力量,正如展覽主題“千江月”所傳遞的至真至純的生命形態(tài),本次展覽不僅是張江舟藝術創(chuàng)作的全面展現(xiàn),更一場對水墨語言、美學觀念和人類價值的深度觀察。
評論排行